广州元宇宙博览会爆雷:VR恐龙泛滥,AI眼镜成摆设?

author 阅读:12 2025-05-19 16:49:16 评论:0

广州VR/AR博览会:一场虚火旺盛的“元宇宙”闹剧?

5月10日在广州落幕的这场“2025鸿威·世界数字显示与元宇宙生态博览会”,与其说是行业盛会,不如说是一场精心包装的“元宇宙”概念推销大会。广交会展馆的8.1与6.1馆,人头攒动,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掩盖不了VR/AR行业发展至今,依旧缺乏真正突破性创新的尴尬现实。300多家企业的参展规模,与其说是产业生态的蓬勃发展,不如说是对“元宇宙”概念的过度炒作和一拥而上。

VR大空间:内容过剩的焦虑与加盟商争夺战

主办方口中的“研新·领航·共赴”,在展馆内被赤裸裸地演绎成了“抢地盘、拉加盟、卖概念”。所谓的VR/AR/MR/XR产业生态,几乎被VR大空间厂商所占据,让人不禁质疑:难道这就是“元宇宙”的全部?去年还嗷嗷待哺的内容,今年突然“遍地开花”,与其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如说是资本催熟下的畸形产物。内容井喷的背后,是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的焦虑。而厂商们不遗余力地寻找加盟商,更像是饮鸩止渴,试图用快速扩张来掩盖自身内容上的不足。这种急功近利的发展模式,真的能带领VR大空间走向光明的未来吗?恐怕很难。

恐龙主题泛滥:创新枯竭还是市场迎合?

走进展馆,仿佛穿越到了侏罗纪公园。放眼望去,几乎每个VR大空间内容厂商都摆出了一款恐龙主题的体验内容。位形空间旗下的游幕YOMOV、大千迷境、野子科技…等等,无一幸免。这种“恐龙热”究竟是市场需求的真实反映,还是厂商们集体偷懒,在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条最安全、最容易复制的道路? 恐龙题材固然有其吸引力,但如此密集的扎堆出现,不禁让人感到审美疲劳。当所有人都试图在恐龙身上挖掘价值时,又有谁在真正思考VR大空间的未来,以及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低价加盟的陷阱:劣质内容与恶性竞争

内容同质化已经让人担忧,更令人不安的是,厂商们为了争夺加盟商,不惜打起“价格战”。5万、甚至低于5万的加盟价格,看似诱人,实则暗藏玄机。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此低廉的加盟费,最终只会导致内容的粗制滥造。加盟商们或许一时贪图便宜,但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劣质的内容不仅无法带来良好的体验,反而会加速VR大空间市场的崩盘。这种恶性竞争,最终只会让整个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真正有实力、有创意的厂商,反而难以生存。

VR大空间:体验形式的进化与同质化危机

除了行走式VR大空间之外,竞技体育类、VR射击类、MR大空间开始崭露头角,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当红齐天的“SoBattle 嗨斗”展示的《量子冲突》、小栗子科技带来的《元力崛起》等,确实给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然而,仔细观察这些新形式,却发现依旧摆脱不了同质化的阴影。所谓的竞技体育,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射击游戏;所谓的MR大空间,也只是在VR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简单的现实互动。这种表面上的创新,无法掩盖内容深度不足的本质。厂商们热衷于追逐新的概念,却忽略了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优质的内容和沉浸式的体验。

传统娱乐+VR:是创新还是炒冷饭?

VR卡丁车、VR碰碰车、VR飞机…这些“传统线下娱乐+VR”的组合,让人眼前一亮。幻影星空与星际空间带来的「幻影骑士」与「星际穿梭」等设备,也曾风靡一时。然而,这种模式真的能带来持久的吸引力吗?将VR头显简单地叠加到现有的娱乐设备上,并不能真正提升用户体验。相反,粗糙的结合反而会降低沉浸感,让用户感到不适。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一些眼球,但长期来看,只会透支VR技术的潜力,最终沦为一种噱头。

参展商扫描:谁在浑水摸鱼,谁在认真做事?

展会上,各家厂商使出浑身解数,力图在有限的空间内吸引更多眼球。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的厂商只是简单地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创新;有的厂商则过度包装,用华丽的辞藻掩盖内容的空洞。真正用心做内容、认真打磨体验的厂商,反而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以下,笔者将对部分参展商进行逐一点评,希望能帮助大家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游幕YOMOV:兼容性是优势还是无奈?

游幕YOMOV本次展出了多款内容,体验人数众多,看起来颇受欢迎。然而,其内容可以兼容PICO、HTC以及NOLO等多种设备,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这究竟是开放的姿态,还是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兼容性固然重要,但过于追求兼容,是否会影响内容的优化和用户体验?

大千迷境:门店数量背后的隐忧

大千迷境号称已经落地超150家门店,预计下半年可超300家,几乎遍地国内各个地区。如此惊人的扩张速度,令人咋舌。然而,门店数量的增长,并不代表内容的质量。VR大空间市场下沉发展趋势明显,二线城市的盈利情况优于一线城市,这或许意味着用户对内容的品质要求并不高。大千迷境能否在保证扩张速度的同时,兼顾内容的质量和用户体验,还有待观察。

元象科技:内容为王,能否摆脱平庸?

元象科技本次展会并没有特意放置体验区,但其旗下内容均可以体验到DEMO版。这种低调的姿态,或许正体现了其对内容的自信。然而,从其展示的《登月奇旅》、《海底两万里》等内容来看,题材依旧缺乏新意。元象科技能否在内容上有所突破,摆脱平庸,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VRARENA:多人竞技的噱头与体验的深度

VRARENA主打多人竞技,最高支持20人同场竞技,听起来颇具吸引力。然而,多人竞技是否只是一个噱头?在VR大空间中,多人同时进行游戏,容易造成混乱和延迟,影响用户体验。VRARENA能否在技术上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多人竞技的流畅度和沉浸感,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梦象科技:射击游戏的沉浸感与通关难度

梦象科技现场带来一款射击类的VR大空间体验《哨兵VR》,沉浸感很足,画面质感清晰,但通关难度较高。射击游戏固然能带来刺激的体验,但过高的难度容易让用户感到挫败。梦象科技需要在沉浸感和难度之间找到平衡,才能吸引更多用户。

野子科技:恐龙主题的重复与内容创新的缺失

野子科技现场主要展示了3款体验内容,其中一款依旧是恐龙主题的《恐龙移民计划》。该公司于去年年底推出的新内容,体验时长15分钟,讲述的是X 星球的时空探险队去公元前 6500万年的白垩纪帮助恐龙移民的故事。 恐龙题材的重复,再次暴露了该公司在内容创新上的不足。

深湖科技:科幻题材的华丽外衣与实际体验的差距

深湖科技主要展示了《探星0号计划》与《九万里星途》两款体验内容。《探星0号计划》是一部融合中国航天精神与未来科技想象的XR沉浸式科幻作品,体验时长40分钟。 科幻题材固然能吸引眼球,但实际体验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如果内容空洞,缺乏互动性,再华丽的外衣也无法掩盖其本质。

星际空间:设备堆砌的虚张声势与用户体验的提升

星际空间现场展示的体验装备较为丰富,具体有“星际飞碟”、“星际之塔”、“星际旋风”、“星际穿梭”、“星际赛车”等等,单价在5万-19万之间「含VR头显」。设备种类繁多,但用户体验是否能得到提升,还需要进一步考察。过多的设备堆砌,反而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降低沉浸感。

当红齐天:电竞概念的过度炒作与实际内容的匮乏

当红齐天旗下SoReal系列体育电竞连锁品牌“SoBattle 嗨斗”带来了几款电竞游戏类的体验,主要有《量子冲突》、《冠军行动》、《火星见习生》等。体验内容均属于真人对战类,现场也有专业主持人针对实时战况进行讲解,体验的氛围感很浓。 电竞概念固然火热,但如果内容缺乏深度,只是简单地将VR与电竞相结合,最终只会沦为一种炒作。

智在云天:山海经IP的滥用与AR眼镜的鸡肋

智在云天现场带来两款内容,一款是VR大空间《大梦山海》,另一款是搭载AR眼镜的《珠江映像》MR幻境光影秀。 其中《大梦山海》的内容围绕《山海经》这一大IP所展开。 《山海经》IP已经被过度使用,缺乏新意。而AR眼镜在VR大空间中的应用,也显得有些鸡肋,无法真正提升用户体验。

成都浩拓科技:海外市场的迷思与内容质量的担忧

成都浩拓科技现场带来了《哇喔!恐龙》DEMO体验版,完整版内容体验时长20分钟左右,目前还未正式推出,预计即将上线,不过该公司预计首次落地场馆将选择海外日本。该公司预计首次落地场馆将选择海外日本,或许是看中了日本市场的潜力。但海外市场并非一片蓝海,竞争同样激烈。更重要的是,内容质量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富华科技:飞行影院的过时与VR射击的平庸

富华科技主要展示的是球幕飞行影院与一款VR大空间射击类体验内容,可选择对战与团战多种模式。不过就现场体验来看,排队体验飞行影院的人数远大于VR大空间。 球幕飞行影院已经是一种过时的体验形式,VR射击内容也缺乏新意。富华科技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韩礼臣:《消失的圆明园》:情怀营销的末路?

韩礼臣主要带来了一款体验内容为《消失的圆明园》,目前已经落地南京、深圳、北京等地。该公司已经落地门店超过200家。《消失的圆明园》固然能唤起人们的历史情怀,但这种情怀营销能否持续奏效,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上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VR卡丁车的噱头与安全隐患

上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主要展示了《魔法对战》、《超感VR卡丁车》、《超感360系统》以及一款即将推出的内容《超感摩天塔》。就现场体验来看,VR卡丁车的体验较为吸引人。 VR卡丁车固然能带来刺激的体验,但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在高速行驶的卡丁车上佩戴VR头显,容易造成眩晕和不适。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小栗子科技:体育竞技的潜力与内容同质化的困境

小栗子科技主要带来了一款体育竞技类的MR大空间内容《元力崛起》。该公司整体大空间内容涵盖了科幻、竞技、运动、射击、弓箭、手势交互、体智挑战等。 体育竞技类VR大空间具有一定的潜力,但如果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同样难以吸引用户。

集趣XR:定制化内容的昂贵与加盟内容的平庸

集趣XR现场展示了3款内容,包括《后院奇兵》、《恐龙公园》、《三叠纪鱼龙》。 集趣XR目前可承接定制化内容,费用在50万左右,加盟内容在8万左右(含6台设备)。 定制化内容价格昂贵,加盟内容则可能平庸。集趣XR需要在价格和质量之间找到平衡。

AI眼镜:风口还是泡沫?数字人:昙花一现?

除了VR大空间厂商之外,本次展会也涌现出不少AI眼镜和数字人企业。然而,这些新兴领域真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仅仅是资本炒作下的泡沫? AI眼镜的功能看似强大,但实际应用场景却十分有限;数字人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伦理和法律的诸多挑战。这些新兴领域能否真正落地,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AR/AI眼镜厂商:硬件的堆砌与实际应用的缺失

致敬未知带来了新品NSVE系列户外骑行眼镜,仙瞬科技展示了其新品AI眼镜与智能戒指交互,触听科技展示了一系列AI音频眼镜与AI翻译眼镜,RockLion也展示了一系列AI音频与翻译眼镜。这些AR/AI眼镜厂商,大多将精力放在硬件的堆砌上,却忽略了实际应用场景的开发。这些眼镜的功能看似强大,但用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更轻便的设计,还是更实用的功能?

AI数字人:短视频的廉价替代品?

虚拟动力、华锐视点、千盛文化等AI数字人企业也在本次展会上亮相。AI数字人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其背后的技术多为国内大模型如DeepSeek、豆包等,这是否意味着AI数字人只是大模型的附属品? AI短视频的模板应用一年的费用仅在300元左右,这种低廉的价格,是否预示着AI数字人将沦为短视频的廉价替代品?

本文 duanqi99.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duanqi99.com/post/1747.html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