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起死回生”?国家队下场力挺,下一个风口竟是它!
政策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文,助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中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该《意见》强调,要加快推进中药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着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同时,提升中药制造的品质,积极推进中药工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名优中药品种,并加强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支持中药大品种的创新改良,最终目标是打造出享誉市场的知名中药品牌。
海通证券:中药行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海通证券分析指出,中药行业兼具稳健增长和高分红的特点,属于优质的类现金资产。尽管2024年受药店终端动销和库存压力等因素影响,院外OTC销售面临阶段性承压,但展望2025年,有望恢复向好态势。
中药材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提升中药材种植和流通水平
《意见》还强调,要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水平。这包括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同时,要积极推进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和养殖,并因地制宜地发展林草中药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中药材市场监管机制
在流通环节,要加强中药材的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加强中药材市场管理,并完善中药材价格监管机制,以确保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中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2023年市场总规模超7000亿元
2023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总规模突破7000亿元大关,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中成药占据主导地位
在核心三大品类中,中成药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占据主导地位。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为2173亿元,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也超过500亿元。2017-2023年,中成药院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0%。受中药注射剂院内使用限制的影响,院内市场规模增长相对有限。除新冠疫情期间的扰动外,院外市场占比逐步提升,由2017年的28%提升至2023年的32%。
行业供需格局分析
供给侧: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中药领域新产品放量周期较长,且中药独家品种众多,具备较高的品牌与产品壁垒,整体来看供给侧格局相对稳定。
需求侧:刚需韧性较强,看好银发经济和品牌OTC
整体受消费环境影响,但行业刚需韧性较强,2019-2023年大部分重点中药企业收入与利润端实现较好增长。由于老龄化日益加剧,结构上看好银发经济与慢病用药相关领域需求;受益于院外零售渠道集中度持续提升,用药品类上看好中药品牌OTC领域。
短期业绩承压,长期前景向好
2024年前三季度板块业绩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申万(SW)中药板块营业总收入为2706亿元,同比下降3%;归母净利润总额为299亿元,同比下降9%。
部分企业逆势增长,2025年有望恢复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23年同期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短期内对呼吸类、补益类、肠胃类等多种中药品类需求量激增,导致2023年板块业绩出现高增长。同时,2024年二季度以来,院外零售终端渠道受到较大影响,对中药OTC品种销售造成冲击。但部分企业如东阿阿胶、佐力药业、贵州三力等通过核心产品渠道拓展放量,仍逆势实现了较高增长。展望2025年,中药行业有望在经历2024年的阶段性承压后恢复向好态势。
中药行业分红水平高,具备类现金资产属性
分红率高于医药生物行业平均水平
2023年,申万(SW)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分红率为47.6%,而申万(SW)中药板块分红率则高达60.4%,明显高于生物医药全行业水平。
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
中药板块总营收从2013年的148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3721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9.6%。板块归母净利润总和从2013年的16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336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7.3%。中药行业兼具稳健增长与较高分红属性,属于优质的类现金资产。
集采政策影响温和,独家品种优势明显
多地发布集采文件,降幅相对可控
2024年11月,多地发布中药行业相关集采文件:广东中成药联盟集采续约,对于上一轮已中选/备选的独家中药品种,本轮报价降幅≥1%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山东发布中药饮片集采文件,降价规则中明确企业第二轮报价降幅≥20%即可获得拟中选资格;安徽省中成药集采目录更新,将非医保目录品种感冒灵从集采名单移出。
中药OTC非医保类品种风险较小
总体来看,中药品种集采降价温和态势延续,中药OTC非医保类品种集采风险较小。
并购重组或成未来发展主线
行业整合加速,提升竞争力
展望未来,国内医药产业有望掀起并购重组浪潮,并购驱动成长将成为未来重要主线之一。医药行业技术变化层出不穷、IPO向并购重组发展与股东层面推动公司治理优化是推动行业并购的主要原因。分领域来看,并购重组有望在医疗器械、中药、医疗服务、血制品与科研服务等细分行业密集发生。
关注“华润系”等具备并购整合能力的企业
近年来医药上市公司间大型并购项目逐步增多,如华润三九收购昆药集团、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等重要交易。以“华润系”为代表的诸多中药上市公司现金流充裕,且具备较强的并购整合能力,并购有望成为助推中药行业未来成长的重药主线之一。同时跨领域并购也值得关注,例如近期康缘药业并购生物创新药企业中新医药、羚锐制药并购银谷制药等交易。
投资机构展望
中泰证券:2025年有望回归常态化增长
中泰证券认为,展望2025年,中药板块在经历后新冠时期需求和库存的周期波动之后,有望回归常态化增长,收入端迎来回暖。同时,中药材成本端压力的缓解,也将带动毛利率的向上修复。
相关概念股
中国中药(00570):老字号品牌优势
中国中药(00570)汇集传统中药精髓,传承了自明代以来开创的“梁仲弘腊丸馆”、“冯了性”、“同济堂”、“源吉林”等祖铺老号,拥有“冯了性”、“安宁”、“同济堂”3个中华老字号。摩根士丹利指出,中国中药2025年及以后盈利会轻微回升,但仍有待管理层公布业绩时提出指引。而要注意的是,自去年9月中国中药新管理层上任,以及10月私有化交易取消以来,公司管理层与市场的沟通一直有限。
固生堂(02273):积极探索“中医+AI”
近期,固生堂中医集团宣布重磅合作——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受聘出任集团人工智能高级顾问。此前,公司宣布正式接入DeepSeek,成为行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公司正积极为“中医+AI”探索智能化诊疗、个性化服务与高效化管理做出新尝试。
现代中药集团(01643):专注于中老年用药
现代中药集团(01643)主要从事生产中成药,特别是在中国提供中老年人士使用的非处方药及处方药。目前拥有约60种中成药产品,主要产品包括补肾填精丸、气血双补丸、山玫胶囊等。预期集团将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取得金额介乎人民币800万元至1200万元的净溢利,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则取得约人民币4880万元的净溢利。
本文 duanqi99.com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www.duanqi99.com/post/1670.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